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斑海豹:晋升一级保护动物后大规模放归

来源:辽宁农业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4-26 17: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斑海豹登陆后只能依靠前肢和上体的蠕动,像一条大蠕虫一样匍匐爬行,步屡艰难,跌跌撞撞,十分可爱。| 视觉中国 昨天是世界海洋日和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保护

▲斑海豹登陆后只能依靠前肢和上体的蠕动,像一条大蠕虫一样匍匐爬行,步屡艰难,跌跌撞撞,十分可爱。| 视觉中国

昨天是世界海洋日和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日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所属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及相关机构在大连放归8头西太平洋斑海豹(下称斑海豹)。这是斑海豹今年晋升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后,首次进行大规模的放归。

截至记者发稿,被科学家标记跟踪的7头斑海豹中,3头仍有信号,其中活动最远1头已游至日本海西北部海域,1头游至韩国海域最南端,1头仍处于我国黄海北部海域。另外4头斑海豹近期已无信号,信号消失前,3头停留在渤海海域、1头停留在我国黄海北部海域。

今年,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配合管理部门共救助了7头斑海豹幼崽。目前,仍暂养着4头幼崽,体重均超过了50斤,健康状况良好,已经具备了独立捕食的能力,经野化训练和体检后,各项指标已达到放归标准,将于近期重返海洋。

斑海豹是中国鳍足类海兽的代表物种,也是唯一在中国海域繁殖的鳍足类动物。它的种群数量在2000头左右,属濒危物种。

作为旗舰物种,它对衡量黄海生态区的生物多样性水平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团队长期从事斑海豹的调查和保护,他们向记者讲述了保护“辽东湾精灵”工作的新变化。

▲斑海豹被放归后的“回眸”。 | 新华社发

从搭车航拍到“豹脸识别”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研习员王震告诉记者,研究院正在探索采用面部识别技术对斑海豹进行个体识别,由于斑海豹的脸部特征较多,包括眉毛、眼睛、鼻孔、胡须等,“豹脸识别”是具备条件的。此外,还可以对斑海豹颈部的斑点进行识别,除了在换毛期较为模糊外,斑海豹的斑点图纹长期保持稳定,能够作为投喂给人工智能的数据。

“刷脸”主要是为了解决重复计算的问题。科学家们长期以来都只能通过推算来估计斑海豹的种群数量。上世纪70年代,人们估计种群数量约为1900头。研究院的王丕烈研究员1988年估计不足2000头,2006年和2007年,调查人员通过辽东湾的航空监测,录得斑海豹种群数量分别为1200头和800头,以此估算中国海域斑海豹数量约为2000头。

已经退休的马志强参与了当年的监测。研究院没有飞机,也缺乏经费,怎么开展监测?原来,有关单位要进行辽东湾海冰飞行监测,马志强得以借这个机会搭便车,飞机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和高度,高度不能低于300米,速度在200公里/小时左右,一次飞行时间大约两个小时。“我们预先标定出斑海豹可能出现的路线,到了天上利用飞机吊舱相机拍摄。尽管说搭上了飞机,但飞得太高了、太快了,呼啦一下就过去了,辽东湾的海冰并非平整的,一块块冰块堆积在一起,冰块间的海豹很难看清,有时只能看到一团黑影,根据位置推断这可能就是海豹群。”

斑海豹是迁徙动物。每年12月,斑海豹进入渤海,在辽东湾中部结冰区卧冰产崽。到了3月,母海豹带着幼崽到辽东湾的虎平岛、蚂蚁岛、辽河口以及山东烟台的庙岛群岛等海域上岸休憩,幼年海豹在这段时间要经历换毛、断奶、长膘,学会独立生存。天气转暖,斑海豹迁徙到韩国的白翎岛乃至图们江入海口——日本海一线。

考虑到斑海豹的迁徙习性,如果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统计到的最多数量累加,势必造成重复计算,难以得到种群数量的精确值。

普通人可能难以想象,“数海豹”这样一项听起来非常基础的工作,是一个长期困扰科学家的难题。调查海洋哺乳动物是困难的,只有等到它们上岸的时候才能统计。斑海豹只在每年的3月—5月上岸,绝大多数会在礁石或泥沙滩坝上晒太阳,因此每年可以开展调查的时间窗口是非常小的。

为了更加接近斑海豹,马志强和同事们还搭乘过相关单位的救援直升机去调查,直升机飞得低,可以悬停,拍摄质量好于固定翼飞机。但救援直升机毕竟是要用来救人的,不能随意占用。他们也曾乘破冰船出海调查,而破冰船一天的费用就高达十万元。于是,最后最通用的办法就是以每天约一万元的价格雇佣渔船出海,到上岸点去数海豹。

文章来源:《辽宁农业科学》 网址: http://www.lnnykxzz.cn/zonghexinwen/2022/0426/450.html



上一篇:奥维通信业绩快报:2021年度净利达2333万元 同比
下一篇:辽宁就做好2022年农业保险工作下发通知持续提标

辽宁农业科学投稿 | 辽宁农业科学编辑部| 辽宁农业科学版面费 | 辽宁农业科学论文发表 | 辽宁农业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辽宁农业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